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生理知识分享

面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该如何诊断

2023-04-09 11:55:40 点击数:
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鉴别诊断】

 

1.异常妊娠或妊娠并发症

 

 

此病需与异位妊娠、葡萄胎、流产、子宫复旧不良、胎盘残留等妊娠相关疾病相鉴别。可通过血HCG测定、B超检查协助判断。

 

 

2.生殖器官肿瘤

 

 

子宫内膜癌、宫颈癌、滋养细胞肿瘤等,一般可通过盆腔B超、诊断性刮宫、宫颈细胞检查等协助诊断。

 

 

3.子宫内膜息肉

 

 

子宫内膜息肉也可引起不规则阴道少量出血,淋漓不尽,盆腔B超有助于鉴别诊断。

 

 

4.性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、宫内节育器

 

 

此类情况亦可引起子宫不规则出血,应详细询问病史。

 

 

5.全身性疾病

 

 

如血液病、肝肾衰竭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可引起子宫不规则出血,可通过血常规、肝肾功能、凝血功能、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来作为鉴别诊断。

【治疗】
(一)辨证论治

 

本病以阴道出血量多,或淋漓不净为临床特点,故辨证止血为治疗本病的第一步,待血止后,再根据青春期、围绝经期的不同生理特点分别采用调周期、促排卵及健脾补肾的不同治疗方法以治其本。

 

 

1.止血

 

 

该病辨证有虚、实两端。虚者多因肾虚、脾虚;实者多因血热、血瘀。由于病程久,反复发作,故临证时首辨是出血期还是止血后。一般而言,出血期多见标证或虚实夹杂证,血止后常显本证或虚证。出血期,当根据血证呈现的量、色、质特点,辨寒、热、虚、实。出血量多势急,色鲜红或深红,质稠者,多属热证;出血淋漓不尽,色淡质稀,多属虚证;出血非时而下,时崩时止,色紫黯有血块伴有腹痛者,多属血瘀;经血久出不止,血色淡黯,质稀者,多属寒证。

 

 

(1)肾虚证

 

 

1)肾阳虚证

 

 

辨证要点:阴道不规则出血,量多或淋漓不尽,色淡质清;腰膝冷痛,畏寒,面色晦暗,小便清长;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。

 

 

治法:温肾固冲,止血调经。

 

 

方药:右归丸(《景岳全书》)加减。

 

 

制附子、肉桂、熟地、山药、山茱萸、枸杞、菟丝子、鹿角胶、当归、杜仲。

 

 

中成药:在补肾阳的基础上需配合止血药物。①滋肾育胎丸,每次6g,每日3次,口服;②定坤丹,每次3.5~7g,每日2次,口服,出血干净后停药。

 

 

2)肾阴虚证

 

 

辨证要点:阴道不规则出血,量多或淋漓不尽,色鲜红,质稠;心烦,腰膝酸软,头晕耳鸣,五心烦热;舌质红,少苔,脉细数。

 

 

治法:滋肾益阴,止血调经。

 

 

方药:左归丸(《景岳全书》)加减。

 

 

熟地、山药、枸杞、山茱萸、川牛膝、菟丝子、鹿角胶、龟甲胶。

 

 

中成药:在补肾阴的基础上需配合止血药物。①左归丸,每次10丸,每日3次,口服,出血干净后停药;②大补阴丸,每次6g,每日3次,口服,出血干净后停药;③葆宫止血颗粒,每次15g,每日2次,口服,出血干净后停药。

 

 

(2)脾虚证

 

 

辨证要点:阴道不规则出血,崩中漏下继而淋漓不尽,血色淡,质薄;气短神疲,面浮肢肿,手足不温;舌质淡,苔薄白,脉弱或沉细。

 

 

治法:补气升阳,止血调经。

 

 

方药:举元煎(《景岳全书》)加减。

 

 

人参、黄芪、白术、升麻、甘草。

 

 

中成药:在补脾的基础上需配合止血药物。①人参归脾丸,每次1丸,每日2次,口服,出血干净后停药;②十全大补丸,每次6g,每日3次,口服,出血干净后停药;③乌鸡白凤丸,每次1丸,每日2次,口服,出血干净后停药;④安坤颗粒,每次10g,每日2次,口服,出血干净后停药。

 

 

(3)血热证

 

 

1)虚热证

 

 

辨证要点:阴道不规则出血,量少,色鲜红,质稠;心烦潮热,小便黄少,或大便干燥;舌红,苔薄黄,脉细数。

 

 

治法:养阴清热,止血调经。

 

 

方药:上下相资汤(《石室秘录》)加减。

 

 

人参、沙参、玄参、麦冬、玉竹、五味子、熟地、山萸肉、车前子、牛膝。

 

 

中成药:①安坤颗粒,每次10g,每日2次,口服,出血干净后停药;②葆宫止血颗粒,每次15g,每天2次,出血干净后停药。

 

 

2)实热证

 

 

辨证要点:阴道不规则出血,淋漓不尽又时而增多,血色深红或鲜红,质稠;唇红目赤,烦热口渴,或大便干结,小便黄;舌质红,苔黄,脉滑数。

 

 

治法:清热凉血,止血调经。

 

 

方药:清热固经汤(《简明中医妇科学》)加减。

 

 

生黄芩、焦栀子、生地、地骨皮、地榆、阿胶、生藕节、陈棕炭、炙龟甲、牡蛎粉、生甘草。

 

 

中成药:①宫血宁胶囊,每次1~2粒,每日3次,口服,出血干净后停药;②裸花紫珠片,每次2片,每日3次,口服,出血干净后停药;③断血流胶囊,每次1~2粒,每日四次,出血干净后停药。

 

 

(4)血瘀证

 

 

辨证要点:阴道不规则出血,时出时止,或淋漓不尽,色紫黑有血块;或伴有小腹刺痛,偶觉口干不欲饮;舌质黯,苔薄白,脉涩或弦。

 

 

治法:活血化瘀,止血调经。

 

 

方药:四草汤(《实用中医妇科方剂》)加减。

 

 

鹿衔草、马鞭草、茜草、益母草、三七粉、茜草炭、炒蒲黄。

 

 

中成药:云南白药胶囊,每次1~2粒,每日4次,出血干净后停药。

 

 

(5)胞宫损伤证

 

 

辨证要点:人工流产术或宫腔术后阴道出血淋漓不净,量时多时少,色黯红,夹有血块,小腹坠痛或胀痛,时轻时重;舌质黯,或有瘀点、瘀斑,脉弦细或涩。

 

 

治法:活血化瘀,固冲止血。

 

 

方药:生化汤(《景岳全书》)加味。

 

 

当归、川芎、桃仁、炮姜、炙甘草、益母草、三七粉、党参。

 

 

中成药:①益母草胶囊,每次4粒,每日3次,口服,出血干净后停药;②益母草膏,每次10g,每日2次,口服,出血干净后停药。

 

 

2.调整月经周期

 

 

血止后,需恢复正常的内分泌功能,以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。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特点、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滋补肝肾、温补脾肾、补气养血之法施治,或为卵巢恢复正常的排卵功能奠定基础,或改善全身症状,纠正其偏盛、偏衰,而达到缩短经期,减少经量,恢复周期的目的。

 

 

(1)肝肾不足

 

 

辨证要点:阴道出血干净后,头晕耳鸣,两目干涩,腰膝酸软无力,或足跟痛,五心烦热,口咽干燥;舌质淡红或嫩红,少苔,脉细无力或细数。

 

 

治法:滋补肝肾,调冲任。

 

 

方药:滋水清肝饮加减。

 

 

生地、山萸肉、紫河车、女贞子、枸杞子、柴胡、白芍、当归、山药、香附、益母草。

 

 

中成药:①左归丸,每次9g,每日2次,口服,连服3个月,经期不停药;②卫生培元丸,每次1丸,每日3次,口服,连服3个月,经期不停药。

 

 

(2)脾肾阳虚

 

 

辨证要点:阴道出血已止,面色晦暗无华,或面目浮肿,腰脊冷痛,形寒肢冷,带下量多,质稀如水,食欲不振,口淡无味,腹胀便溏;舌质淡,体胖,边有齿痕,苔白或白腻,脉沉细无力,尺脉尤弱。

 

 

治法:温肾健脾,调冲任。

 

 

方药:附子理中丸(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)加减。

 

 

附子、党参、白芍、白术、茯苓、干姜、香附、仙茅、淫羊藿、紫河车、枸杞子、炙甘草。

 

 

中成药:①定坤丹,每次7g,每日2次,口服,连服3个月;②卫生培元丸,每次1丸,每日2次,口服,连服3个月;③参桂鹿茸丸,每次1丸,每日2次,口服,连服3个月。

 

 

(3)气血虚弱

 

 

辨证要点:阴道出血已净,面色萎黄,精神不振,神疲乏力,心慌心悸,失眠多梦,头晕眼花;舌质淡,苔薄,脉细弱。

 

 

治法:补益气血,调冲任。

 

 

方药:十全大补汤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加味。

 

 

党参、白术、黄芪、当归、熟地、茯苓、川芎、白芍、肉桂、炙甘草、紫河车、山萸肉。

 

 

中成药:①十全大补丸,每次6g,每日3次,口服,连服3个月;②八珍颗粒,每次3.5g,每日2次,口服,连服3个月;③天紫红女金胶囊,每次3粒,每日3次,口服,连服3个月;④复方阿胶浆,每次20ml,每日2~3次,连服3个月。

 

 

3.促排卵

 

 

恢复卵巢正常的排卵功能,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,是治疗青春期崩漏的最终目的,而卵子的发育成熟及如期排出则有赖于肾气的充盛、精血的充盈和气机的条达。

 

 

方药:补肾养血汤(《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》)加减。

 

 

仙茅、淫羊藿、紫河车、菟丝子、女贞子、枸杞子、桑寄生、川断、当归、白芍、红参、羌活、香附。

 

 

中成药:①定坤丹,每次7g,每日2次,口服,连服3个月;②麒麟丸,每次6g,每日2次,口服,连服3个月。

 

(二)针灸治疗

 

1.气虚

 

 

穴位:关元、隐白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。

 

 

方法:毫针针刺,平补平泻法,留针30分钟。隐白穴可用温针灸,灸2壮,每日1次,10天为1个疗程。

 

 

2.血热

 

 

穴位:血海、中极、水泉、三阴交、曲池、大敦、隐白。

 

 

方法:血海、中极、水泉、三阴交均用泻法;大敦、隐白点刺放血。

 

 

3.血瘀

 

 

穴位:膈俞、血海、气冲、太冲。

 

 

方法:均用平补平泻。

 

(三)饮食治疗

 

1.肾阴虚证

 

 

患者可多进食甲鱼、紫菜、黑木耳等清养之品,应少食葱、姜、辣椒等辛辣动火之品。

 

 

2.肾阳虚证

 

 

患者可多食羊肉、黄豆等补肾壮阳之品。

 

 

3.脾虚证

 

 

患者可常食龙眼肉、大枣、山药等,冬季可食生姜羊肉汤。

 

 

4.血热证

 

 

患者饮食宜清淡为主,藕片、藕汁等可有助于凉血止血。

 

 

5.血瘀证

 

 

患者可多食金橘,或橘皮代茶饮。

 

【名家经验】

 

1.班秀文经验

 

 

班秀文认为,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血证,虚热瘀湿是导致该病的主因,临证时应四诊合参,辨明病位病性。在治疗上班秀文强调“三因治宜”,标本兼治,调周重视脾胃,处方药简功专。同时班秀文强调“治血不忘气,论气必须及血”,而妇女以肝为先天,以血为本,由于有月经、妊娠、分娩、哺乳等生理过程,常处于“有足于气,不足于血”的状态,故治之常用平和调养之剂为佳。故班秀文在用药上多选甘平、甘凉、甘温之品,主张药以和为贵。

 

 

2.徐志华经验

 

 

徐志华提出了“瘀热相关论”病机,制定了凉血化瘀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基本治法。在前人瘀热理论的基础上,徐志华提出了“瘀热相关”论,认为热是瘀的初级阶段,瘀是热的进一步发展,对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,强调热瘀互结,冲任血海藏泻无度。针对功血从血热到血瘀的发展过程,徐志华制定基本治法为凉血化瘀,着重从凉血化瘀入手,突出病机之本。徐志华认为塞流不是上策,最忌见血止血,用之不当,则有滞邪留瘀之弊。

 

【诊疗述评】

 

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属于中医“崩漏”范畴,是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功能失调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。临证时首先要明确诊断,明辨功血类别,即无排卵性功血还是排卵性功血。前者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,时间几天或数月不等,出血量多少不一,少者几滴,多者如“崩”,甚至可休克。这类患者多见于青春期、绝经过渡期和多囊卵巢患者等。其治疗原则为止血和调整周期,有生育要求者,要促排卵。后者多见于生育期,表现为月经频发,不易受孕或易流产;或月经周期延长,出血量多。治疗以促使卵泡发育和排卵为原则。所用药物以雌、孕激素为主。

 

 

“塞流”“澄源”“复旧”为临床治疗“崩漏”的三大法则。但“塞流”并不是治疗一切功血的上选之策,忌盲目见血止血、滥用收敛止血药,导致固涩太过,离经之血无法畅行而瘀血不去。由此而知,临证中必须时刻贯穿辨证求因思想,灵活运用治崩三法,即根据“急则治标,缓则治本”的理论,将功血患者的治疗分为两步:出血期以辨证止血为主;非出血期则重在补肾,以调整月经周期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