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生理知识分享

辨证论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-福建精子库

2023-04-07 14:42:41 点击数:
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】

 

治疗原则以补肾健脾、清肝疏肝、涤痰化瘀、软坚散结为主。

 

(一)辨证论治

 

1.肾虚痰湿证

 

 

辨证要点:月经延后,量少渐至闭经,不孕,乳房发育差,身体肥胖,多毛,腰膝酸软,倦怠嗜睡,淡苔薄白,脉沉细。

 

 

治法:补肾化痰,活血调经。

 

 

方药:左归丸(《景岳全书》)加减。

 

 

熟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、枸杞、鹿角霜、菟丝子、杜仲、当归、半夏、浙贝等。

 

 

中成药:①六味地黄丸,每次10丸,每日2次,口服;②左归丸,每次10丸,每日2次,口服。

 

 

2.脾虚痰湿证

 

 

辨证要点:月经后期,量少甚至闭经,带下量多,婚久不孕,形体肥胖,多毛,头昏,胸闷,喉间痰多,四肢倦怠无力,大便溏薄,舌体胖大,色淡,苔厚腻,脉沉滑。

 

 

治法:化痰除湿,通络调经。

 

 

方药:苍附导痰丸(《万氏妇人科》)加减。

 

 

苍术、香附、胆南星、枳壳、制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。

 

 

中成药:二陈丸,每次16丸,每日3次,口服。

 

 

3.气滞血瘀证

 

 

辨证要点:月经延后,或量少不畅,经行腹痛拒按,伴有血块,甚者出现闭经,偶或崩漏,月经量多,婚后不孕,精神抑郁,胸胁胀满,舌质紫黯,或有瘀点,脉沉弦或沉涩。

 

 

治法:理气活血,化瘀调经。

 

 

方药:膈下逐瘀汤(《医林改错》)加减。

 

 

当归、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、枳壳、延胡索、五灵脂、牡丹皮、乌药、香附、甘草。

 

 

中成药:血府逐瘀口服液,每次1支,每日3次,口服。

 

 

4.肝郁化火证

 

 

辨证要点:月经稀发,量少或闭经,或月经先后无定期,或月经频发,经量增多,或经行无期,婚久不孕,形体壮实,毛发浓密,面部痤疮,行经时伴乳房胸胁胀痛,性情急躁,口干喜冷饮,大便秘结,舌红或见边尖红,苔薄白,脉弦数。

 

 

治法:疏肝解郁,清热泻火。

 

 

方药:丹栀逍遥散(《女科撮要》)加减。

 

 

牡丹皮、栀子、当归、白芍、柴胡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、川牛膝。

 

 

中成药:丹栀逍遥丸,每次10丸,每日3次,口服。

 

(二)针灸治疗

 

1.针刺促排卵

 

 

取穴:关元、中极、子宫、三阴交。可同时辨证配穴。

 

 

一般从月经中期开始(月经第10天或14天),每日1次,连续3天,每次留针20分钟,平补平泻法,或用电针30分钟。观察7~10天,若基础体温(BBT)仍未上升者,可重复2个疗程。若B超检查卵泡成熟而不破裂者,可加肾俞穴。肥胖者,加丰隆、脾俞。

 

 

2.艾灸

 

 

取关元、中极、足三里、三阴交,每次2~3穴,7次为1个疗程。促使卵泡发育。

 

 

3.穴位注射

 

 

取关元、气海、肾俞、脾俞、三阴交、太溪、足三里。用胎盘组织液、或维生素B 1 或当归注射液,根据卵泡发育情况选药。每穴注入0.4ml左右,每次3~4穴,隔日1次。

 

 

4.耳针

 

 

取肾上腺、肾、内分泌、卵巢、神门。压豆(王不留行),每次3~4穴,每周2~3次。